傳媒視角
【中國科學報】甘肅定西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通過評審
(記者王卉)日前,甘肅省定西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在北京通過評審。這是甘肅省市一級的第一個生態文明規劃。
“針對泥石流,應該有生態工程,而不光是種種草。”中科院院士葉大年提醒。
“這里應該用林草覆蓋率,不宜說森林覆蓋率。”中科院院士孫鴻烈建議,在定西,半干旱區占60%,意味著大部分地區天然就是草原。
甘肅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孫曉文認為,定西作為干旱貧困地區,在甘肅省有代表性,貧困地區如何科學發展,這樣的規劃對定西有幫助,對甘肅省也有幫助。
該規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生態經濟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董鎖成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2010年,他們曾給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作過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生態規劃在當年舟曲泥石流災后重建中發揮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作用。規劃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后,被三部門批復,甘南州被整體列入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國家撥付2億元進行建設,這對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董鎖成認為,定西市生態文明建設應從生態產業體系、生態屏障保護、扶貧攻堅、生態城鎮及人居環境、生態文化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等方面突破創新,進而轉變傳統發展方式,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定西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位志榮表示,作為西部生態脆弱區,在30年的扶貧開發的第一階段,就是注重有效控制生態破壞與水土流失。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也將從財政上對下一步生態規劃的實施給予保證。
“這樣的生態文明規劃非常有必要,可以把生態文明理念統一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把生態保護與發展結合起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司司長秦玉才表示。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13-12-19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