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視角
秦大河院士當選未來地球計劃科委會委員
未來地球計劃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SSC)發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環境署(UNEP)、聯合國大學(UNU)、Belmont Forum、世界氣象組織(WMO)和國際全球變化研究資助機構(IGFA)等組織牽頭的大型科學計劃,為期十年(2014-2023)。未來地球計劃旨在應對全球環境變化給各區域、國家和社會帶來的挑戰,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溝通與合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研究手段和方法。具體目標為:協調集中國際研究以有效使用人力和財力資源,建立并繼續實施解決關鍵的全球環境變化問題的國際合作項目,使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與,吸引各種利益相關者參與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環境變化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促進科學、政策和實踐相互連接的重大轉變,促進服務、通信和能力建設的重大轉變,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一個牢固的全球平臺和區域節點。目前,未來地球計劃設置3個研究方向,包括:動態的地球(Dynamic Planet),全球發展(Global Development)和向可持續發展的轉變(Transition to Sustainability)。
未來地球計劃科學委員會是該計劃的核心管理和決策機構之一,其責任是確保未來地球計劃是建立在近年來地球環境研究取得的優秀成果之上的高品質科學項目,致力于解決新問題。科學委員會負責向管理委員會提議科研項目,科學活動或者新的研究主題。
未來地球計劃科學委員會由16位成員和2位主席構成,其成員具有廣泛代表性,分別來自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工程學、政府部門以及產業界等領域。該委員會要求其成員不僅在各自領域取得一定成就,更要對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理解和實際經驗。本屆委員會為首次任命,任期始于2013年年中,為期3年。
秦大河院士是地理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常年從事地學及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并長期在國際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在許多相關國際組織中也發揮著積極作用,具有廣泛影響力。曾任世界氣候研究計劃氣候與冰凍圈計劃(CliC)科學指導組成員,國際南極科學委員會(SCAR)冰川學工作組主席。現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團成員、執委,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副主席,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