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視角
中科院改革科技評價體系的相關舉措
白春禮
各位新聞界朋友,大家好!
黨的十八大和黨中央、國務院6號文件《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對改革科技評價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中科院認真學習和領會有關精神,在深入實施“創新2020”的過程中,著力推進科技評價改革。
事實上,我院2012年初就率先舉起改革科技評價的旗幟,提出建立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評價體系。
重大成果產出導向評價的核心是確立新的價值導向,摒棄數量評價和單純的論文導向,引導和激勵各創新主體和廣大科技人員,重點突破帶動技術革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生態和環境保護等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突破增強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和公共安全的戰略高技術問題,從根本上扭轉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據此,我院堅持“高標準、高要求”,確定了重大成果的內涵:一是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開辟新方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成果轉移轉化產生重大社會經濟效益,提出有重大影響的咨詢建議等;二是在引進和培養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的領軍人才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三是在促進科教融合等體制機制方面有重大創新。這三個方面的重大成果產出導向評價,體現了中科院的使命和定位,體現了中科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骨干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體現了中科院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創新貢獻要求。
我們先從研究所評價改革做起,建立了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研究所評價體系,突出研究質量和實際貢獻,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資源配置、項目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重大產出導向研究所評價體系的設計,重在發揮科技評價的三個作用:一是價值導向作用。瞄準重大產出,明確努力方向,關注科技創新的科學價值、經濟社會影響。二是診斷作用。把握研究方向和發展狀態,幫助研究所改善管理,提升創新能力。三是衡量作用。判斷研究所“一三五”目標完成情況,研究所特色、優勢和在國內外同領域的地位。主要包括兩個環節,即五年一次的“一三五”專家診斷評估和“重大突破”目標完成情況驗收時,一方面要判斷研究所是否實現了重大產出,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專家作用,診斷和咨詢有利于研究所產生重大產出的關鍵要素,幫助研究所改善管理。
按照統一部署,我院2012年選擇代表不同領域的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4個單位,率先開展研究所“一三五”診斷評估試點,旨在發揮國內外高水平同行專家和用戶專家的作用,結合研究所特點,圍繞“一三五”規劃對研究所進行全面診斷,幫助研究所改進工作,提升不可替代性,避免同質化,促進實現重大突破和持續快速發展。
目前,4個試點單位的評估工作已順利完成,達到了試點目的。共有35名國內外專家參加4個試點所的現場評議,其中來自美、英等8個國家的國際專家占57%,我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專家占43%;領域專家和小同行專家占91%,用戶專家占3%,管理專家占6%。15位國內專家中有6位院士,其他均為承擔科研管理職責的所長、校長、院系主任等。20位國際專家中,有3位美國工程院院士、2位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位澳洲科學院院士、3位研究機構負責人或院系主任。
從評估結果看,專家診斷評議成效明顯,各專家組對研究所定位、每個重點領域方向以及如何改進管理,均給出了意見建議。在長光所的評估中,專家對其產業化模式很感興趣,對該模式深入探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專家的有些建議不僅針對一個研究所,對國家科技體制改革也有益。如在個別研究所的評估中,專家們強烈建議高度關注我國研究人員“近親繁殖”的現象,認為這有礙于新鮮思想交流與碰撞,有礙于創新。他們還列舉了其他國家要求“科研人員換單位升職”的政策。
國內外高水平專家的診斷評議的意義,不局限于具體評估結論的使用,而且對學術環境和文化建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如評估中專家們提出,研究人員在做學術報告時不應過多強調發表論文、獲得獎勵等數量,而應注重介紹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在與科學家座談時,專家們也引導科研人員更多關注研究工作的挑戰和問題。專家診斷評估不僅有利于研究所和科研人員拓寬視野,更有利于促進國際合作。廣州地化所評估專家組表示,愿意以咨詢專家身份繼續參與研究所活動;在水生所的評估中,專家在聽取了PI的學術報告后,認為一些年輕的PI需要有經驗的導師指導,他們愿意為這些PI提供幫助。
另外,評估活動中,國際專家表現出與其學術水平相匹配的科學素質和敬業精神,將對國內科研文化產生積極影響。有國內專家在建議中寫道:“這種評估對研究所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值得推廣。”通過試點工作,我們深刻感到專家診斷評估,對引導科研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科學素養、訓練創新思維將起到積極作用。2013年,我院將選擇15個左右的研究所繼續擴大試點工作,推進重大產出導向研究所評價體系建設。
此外,2012年底,我院還開啟了重大產出導向項目評估的探索。我們在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策劃和立項階段,強化同行專家和用戶專家獨立的咨詢評議環節,設計了函評、會評和國家部門咨詢評議三個階段,并明確了各自重點。其中,函評側重小同行對科技內涵和質量的評議;會評側重戰略科技專家對項目的整體戰略評估;國家部門咨詢評議側重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使研究工作更緊密地與國家需求相銜接,防止重復布局,加強協同創新。值得一提的是,各階段評議瞄準了“做出符合我院戰略定位的重大產出貢獻”這一目標。
我們希望通過改革科技評價,探索建立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評價體系,帶動改革和管理創新,為“創新2020”提供動力;做科技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發揮好科技國家隊的“火車頭”作用。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