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爱潮,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亚洲三级av在线,中文字幕第233页,欧美精品免费在线,免费国产之a视频

     首頁 >> 傳媒視角

傳媒視角

科技支撐引領 推動全省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發表日期:2012-04-19來源:放大 縮小
“十一五”以來,甘肅省科技進步水平從全國排名第25位躍升至第17位,連續超過8個省區市,增幅一度居全國首位,科技進步水平擠入了全國中等省份行列。技術合同交易額年增長均在15%以上;年專利申請量從1608件上升到5287件,特別是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0.612件,比2010年增長了41%,提前4年實現了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0.6件的“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充分發揮了科技在引領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中支撐作用。

甘肅省科技廳廳長張天理在4月17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道:“我們將根據《甘肅省“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總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總方針,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轉型跨越、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目標,立足支撐產業、改善民生、服務三農、提升能力,進一步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全省經濟社會轉型跨越。”

第一,深入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在做好我廳聯系3縣9村對口幫扶的同時,按照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領導小組著眼全局的工作要求,針對全省58個貧困縣、8790個貧困村的實際困難和科技需求,我們將通過制定科技扶貧規劃、爭取國家更大支持、加大項目扶持力度、提高當地科技服務能力水平、實施科技工程等方式,提高貧困縣的脫貧致富能力,發揮好科技在扶貧開發中的支撐作用。

第二,以民生科技為主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緊緊圍繞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在人口健康、生態保護、污染防治、建筑節能、社會管理、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實施“科技支撐公眾健康工程、科技支撐生態環境工程、科技支撐社會管理工程、科技支撐公共安全工程、民生科技綜合示范工程”等五大民生科技工程,推動科技惠民工程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面旗幟,成為地方黨委、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為地方科技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能。

第三,圍繞特色和優勢產業,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中東部產業向西轉移、發展循環經濟等重大政策機遇,緊緊圍繞特色和優勢產業,進一步調整完善科技力量布局,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一是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抓住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結合我省實際,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設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大產業項目和企業主體的培育力度,做好項目生成和引進工作,力爭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一方面,支持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輕紡和食品加工、煤炭等傳統支柱產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應用,結合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成套裝備開發,著力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幫助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和資源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以及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加快技術升級,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工藝技術創新,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循環經濟技術進步。圍繞我省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技術難題,積極開展工業廢水回收與循環再利用、可再生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研究,推動循環經濟技術進步。四是要加強產學研結合,提高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深入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繼續堅持企業牽頭實施的原則,探索建立技術受讓、技術開發、共建研發機構或實驗室、創辦經濟實體、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科技資源共享、技術咨詢或服務等各種不同模式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為核心,以地方經濟特色和產業技術需求為基礎,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凝聚和造就創新人才,突破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積極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聯合共建工程實驗室和技術研發平臺,鼓勵廣大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創新,鼓勵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向企業開放,加速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 

第四,把科技創新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我省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堅持把依靠科技創新作為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提升科技服務文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加強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對文化科技企業的孵化,培育文化產業集群。二是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凝煉科技需求,實施一批文化產業項目,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加強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持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集成應用能力。三是著力提升文化產品的創作力、表現力和傳播力。研究開發現代聲、光、電等先進技術,推進數字、激光、多媒體等多種高新技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積極推進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在各環節中的應用,促進形成新型文化服務產業鏈。

文章來源:每日甘肅網訊(記者 任珈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