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視角
【科學時報】ARP極大提升中科院科研管理水平
7月15日,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擔的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專項——“中國科學院資源規劃”(ARP)項目二期工程在京通過驗收。
2008年,ARP項目二期工程正式啟動。截至2010年底,ARP實施單位已達128個。參與ARP各應用系統相關崗位的關鍵用戶超過3000人,使用系統的最終用戶超過2萬人,ARP在中科院科研管理領域可謂“家喻戶曉”。
ARP工程的實施,使中科院科研管理活動中的192個主要業務流程得到梳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它在公文處理、科研經費管理、科研課題管理、基礎建設、人力資源等領域,均發揮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例如,以前西雙版納植物園由于距離遠,院里下達文件遲收的現象時有發生。使用ARP系統后,版納植物園就能對公文進行同步接收,領導也可以進行文件網上異地簽批了。”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ARP中心主任、項目實施負責人及俊川告訴《科學時報》記者。
而在上海光源從開工到竣工的52個月時間里,工作人員在ARP的幫助下,及時完成了6000多卷檔案的歸檔、驗收等繁復的工作。
“ARP的系統架構、應用模式及涉及的業務范圍,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是先進的。”及俊川介紹說。隨著“創新2020”的實施,管理創新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ARP也應進一步加強適應性,滿足不同研究所的個性需求。
“ARP從概念的提出到現在有將近10年時間,其中有經驗,有教訓,有感悟,有思考,可謂十年磨一劍。”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希望,在“十二五”期間,ARP能夠進一步精細化,通過信息化手段,幫助中科院打造一流的科研管理水平。
原載于《科學時報》2011年07月18日A1版